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商会概况 会务动态 政策学习 会员风貌 基层商会 行业组织及异地商会 参政议政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建议提案
社情民意
建议提案
经济信息 more..
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
政策法规 more..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支...
新修订的《江苏省中小企业...
 
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议提案
加快建设江阴—靖江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力打造跨江融合发展重要节点城市

发布时间:2021-01-28 文章来源: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系列重大战略多重叠加的大背景下,江阴市与靖江市经过沟通协商并达成一致,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深化江阴、靖江两地合作交流,加快建设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纵深发展探索成功之路。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市工商联围绕调研课题,走访发改委、自规局、靖江园区等相关部门,并组织课题组赴吴江调研学习,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阴-靖江跨江融合发展现状
2003年,江阴、靖江两市就已抓住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共同建立全国首个跨江、跨行政区的开发区——江苏省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后更名为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开始探索跨江联动发展之路。经过17年的努力,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已成为两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19年,园区GDP增长64倍,规模工业产业增长11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8倍,经济总量分别占江阴和靖江的3%和10%。2018年8月,江阴和靖江两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委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提出了创建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这一新目标,共同出台《江阴-靖江创建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行动计划》,联席办公室设在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努力在民生共享、产业共荣、设施共建、生态共美、社会共治等方面探索融合发展,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试验区和示范区。
通过走访调研和座谈交流,我们认为在建设江阴-靖江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还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顶层设计存在缺失。自2018年启动实施江阴-靖江创建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行动计划以来,直至今年4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在“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这项内容中才首次提出“支持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建设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但涉及两市跨江融合发展的规划纲要、总体方案、具体举措等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意见,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具体明确,导致跨江融合发展缺少目标指引。
二是体制机制运行不畅。江阴、靖江虽然恢复了协调会议机制,但试验区联席会议并未常态化进行,加上两市行政区划限制,在赋权不充分的情况下,给治理体系、产业发展、项目审批、利益诉求等方面带来了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园区成立十七年,至今仍是全省唯一一家正科级事业单位的省级开发区。无锡、泰州层面至今尚未恢复联动协调和督导机制,在融合发展的推动上缺少沟通交流,阻碍了两市融合发展的进程。
三是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园区实际管辖范围24平方公里,已建成区约14.5平方公里,包括各类企业、道路、绿化、水域及老集镇老企业,剩余土地都是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建设预留地仅100亩。同时,园区管辖范围至今未有明晰的边界,且与办事处管辖范围也不完全一致,园区未来发展空间也不明确,新一轮规划难以编制。
四是发展质态有待提升。目前,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仍以船舶、冶金、机械装备、重钢结构、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为主,总体结构偏重,产业结构与绿色发展不相适应。码头岸线布局散乱,港口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利用,推动长江大保护仍待创新发展路径。随着江阴第二过江通道、盐泰锡宜城际铁路等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建设,园区在城乡空间集约利用、人民生活品质、战略发展规划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城市功能亟待提升。
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举措
通过赴吴江调研学习,我们了解到青浦、吴江和嘉善在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过程中积极探索合作发展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创新做法:
一是发展目标精准定位。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及时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以“坚持创新共建、坚持协调共进、坚持绿色共保、坚持开放共赢、坚持民生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打造“一级三区一高地”为战略定位,着重探索“两个率先”,并提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的示范区战略定位,着力构建“十字走廊引领、空间复合渗透、人文创新融合、立体网络支撑”的功能布局,指引未来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纷纷也出台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一体化发展进行系统部署。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自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区域合作以来,完成搭建“三级运作机制”:决策层即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协调层即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执行层包括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联席会议办公室和专题合作组。构建一体化示范区“三级八方”协调机制:“三级”即理事会、执委会、市场化开发主体(理事会是示范区建设重要事项的决策平台,执委会是理事会的下设执行机构,市场化开发主体是共同出资成立的发展公司,受执委会委托,负责基础性开发、重大设施建设和功能塑造等),“八方”即上海、江苏、浙江、苏州、嘉兴、青浦、吴江、嘉善,同时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方面,建立有效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不断促进长三角地区全面深化合作发展。
三是资源优势有效转化。吴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积极主动作为,印发《吴江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起草(代拟)“省政府关于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并积极推动省级层面出台。同时,吴江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和新机遇,立足产业集群优势,全力抢占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机遇,在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立足智能制造优势,在长三角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进程中找准定位,将智能制造长板优势转化为产业一体化发展新优势;立足生态人文优势,突出实体经济长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三、几点建议
通过学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做法,结合江阴、靖江实际情况,针对跨江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聚焦功能定位,推动发展政策出台。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作为全国首个跨江、跨行政区域的省级开发区,在促进跨江融合发展中发挥着载体作用。建议江阴市委、市政府要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和紧迫感,与靖江市委、市政府积极沟通形成工作合力,以前瞻眼光和开阔视野,与“十四五”、长三角一体化等有机结合,高起点科学规划,代拟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多维度积极向省里争取,尽快明确试验区发展方向、任务目标、工作原则和保障举措,促进江阴以更大力度、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中积极探索出“江阴模式”。
二是聚焦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破除行政区划壁垒、资源要素配置优化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好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联席办公室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江阴、靖江两市市级层面的沟通协调,促进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协调会议机制常态化运作,提高协调会议机制服务效能;积极向上争取建立“无锡—泰州”两市协调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有效推进江阴-靖江跨江融合发展。同时由于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已远远不能适应建设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需求,建议江阴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上争取,将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设置为派出机关,副处级建制。
三是聚焦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深化和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强基本产业链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融合发展质量。建议深化两市企业合作,整合本土船舶、重钢结构企业产业链优势,集聚一批附加值高、前景广阔的产业链延伸企业;在项目招引上,突出招大引强、补链强链,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项目招引,实现产业链多元化覆盖,不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深化与上海、苏州等地区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合作,通过深度互动,促进在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区域间融合发展。
四是聚焦营商环境,推进服务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由于目前江阴、靖江两市审批管理权限的差异,园区项目的整体报建审批还不能真正实现“审批不出园区”。建议园区党委、管委会由无锡市委、市政府或江阴市委、市政府派出,委托江阴统筹管理。自然资源规划、住建等属地管理的进驻部门,参照园区最初设立时工商、税务等管理模式,由省厅直接派驻,委托江阴市局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恳请协调泰州市、靖江市,待园区升格后赋权至园区相关部门,不断优化提升园区服务水平。
五是聚焦城市升级,推进美丽江阴建设。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要以美丽江阴建设为契机,用生态“底色”描绘园区发展“绿色”,使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形象进一步提升。强化规划引领,牢固树立“规划一张图”理念,统筹港口、产业、居住、生态布局,打造层次分明、形态优美、集约集聚的城市空间;促进文旅融合,“有风景的地方就有产业”,要充分利用园区长江3公里的生态生活岸线资源,深入挖掘江阴、靖江两市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成文旅街区,打造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和长江下游最靓丽的滨江景观带,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返回
江阴市工商联版权所有 江阴市工商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地址:江阴市文化中路269号  邮编214431
电话:0510-86862503  传真:0510-86862503  电子邮箱:jymm93@sohu.com
苏ICP备05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