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一大批年轻富有朝气的青年企业家正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正成为推动江阴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江阴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相较老一代企业家,青年企业家在文化素质、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为推动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江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青年企业家考察学习,学习成功企业经验;各镇(街道)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常青藤”工程;市总商会、市青年商会等组织也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对青年企业家的培训和引导,这些工作,不仅为青年企业家提供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了江阴青年企业家的素质,而且大大提升了他们驾驭企业和发展企业的能力。 应该说,目前全市至上而下已形成了一种重视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工作的浓厚氛围,但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这项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积极应对。 一、我市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不足 1、培训活动针对性不强 青年企业家知识面宽,接受能力强,喜欢务实。目前我市组织的青年企业家培训活动重形式轻内容,品牌性活动不多,新一代企业家参与率不高。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及各镇(街道)开展的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的工作还比较分散,没有一个专门机构负责新生代企业家的调研摸底、量身定做培养计划,致使培训工作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 2、舆论正面宣传不够 当前,由于一些个例的影响,社会上对年轻一代企业家或多或少存在着贪图享乐、追求时尚、没有公德、不务正业等负面的评价。同样在江阴,各类媒体对优秀青年企业家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上对二代企业家的贬褒不一的看法不利于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 3、二代传承交接不畅 近几年来,我市不少民营企业都进入了交接班阶段。在传承过程中,一部分企业能够顺利交接班,但也有的企业存在以下问题:子女想接,父辈不愿交;父辈交班了,但是不放心;父辈想交,但是子女不愿接;父辈交了,但是子女接不好等问题。如果这些企业都能顺利完成二代传承,对江阴经济的发展无疑增添了强劲动力。 二、几点建议 1、完善培训工作 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对青年企业家进行系统培训。一是制定培训规划。将青年企业家培训工作纳入工作总体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对新生代企业家进行调研摸底、量身定做培养计划。二是完善培训体系。可依托名牌大学、科研院所,加强以市委党校为主体的青年企业家培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对社会培训中介机构进行整合,推出一些优质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基地。三是丰富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青年企业家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在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委托高校、党校对其进行中、短期培训;举办青年企业家论坛,邀请优秀企业家介绍经验。四是区分培训层次。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青年企业家在各个发展阶段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搞培训不能搞“一刀切”或“切一刀”,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多层次的专题培训,鼓励青年企业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主接受培训。 二、扶持二代传承 依托商会等组织,加强对全市二代传承工作的调研,通过二代传承成功的典型案例剖析,老一辈企业家心得体会的相互交流,新老企业家互动等形式,在提高以老带新、新老更替的交接班意识的同时,经验互补,方法共享。 三、宣传正面典型 利用多种媒体,正面宣传新一代企业家接班成功、在老一辈基础上更快更好发展的典型,重视创新科技先行的典型,热心公益弘扬美德的典型,塑造新一代企业家的良好形象,带动其他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使新一代企业家群体逐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进而推动新一代企业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加强政治激励 新一代企业家需要全社会的认同。要组织相关活动,给新一代企业家展示自我,和各级各类高层人士接触交流的机会,让企业家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切和温暖;要在各类争先创优的评比表彰中,优先考虑新一代企业家;并要将一部分政治素质高、企业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优秀新一代企业家安排到工商联领导岗位,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中去,为其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创造条件,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